夏季为什么会引发耳中风? 如何预防耳中风?

耳中风在医学上叫突发性耳聋,目前尚不能明确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内耳神经细胞损伤。下面我们来看看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以及预防耳中风的方法!


一、出汗过多也“突聋”

突发性耳聋也可称为“耳中风”,其发病机制与中风、心梗相似,均与血管不通畅有关,同时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情绪波动、过度劳累、持续饮酒等都可导致血管不通畅;夏季若不注意饮水或蒸桑拿,人体处于脱水状态,血液流动减缓,易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这也是突发性耳聋的常见诱因。专家表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是耳中风的高危人群。他认为,目前患者呈年轻化趋势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变化有关。

很多人认为耳聋与噪音有关,专家解释道,噪音确实可以导致耳聋,这被称为噪音性耳聋,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不同;突发性耳聋是由特殊刺激导致的血液供应问题,例如一个人对着另一个人的耳朵大叫,或者情侣亲吻耳部会因刺激导致内耳血管痉挛,从而造成突聋。

二、未能及时补水

一些人常常不运动,突然进行大量运动,却忘记及时补水;还有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大量出汗却忘记补水,这些都是“耳中风”的高危群体。

夏季运动后不注意饮水或工作时人处于脱水状态,会使血液流动减缓,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从而导致神经系统信息传输不畅,后果就是突发性耳聋。专家建议,无论是否有突发性耳聋病史,人们在工作和运动时都要及时补水,最好选择凉白开水。此外,如果发现听力异常,及时就医至关重要,如果能在一周内就医,七成患者将明显好转。

那么,如何预防耳中风?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乐观情绪,按时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其次,要避免感冒时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远离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和噪音。如果发现听力异常,立即就医至关重要,如果延误就诊时机,可能会导致永久性耳聋。

耳中风的误区:

突发性耳聋会在数分钟、数小时内(必须在3天内)导致听力骤然下降,往往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有些患者称睡一觉醒来就听不见了,而大多数患者只有一只耳朵受累,仅少部分为双耳聋。在不同患者中,听力下降的程度也不相同。

听力骤然下降时,务必及时就医!专家提醒,突发性耳聋与心梗、中风一样紧急。发生心梗后6小时内应立即进行急救,如果突发性耳聋在一周内就医,七成患者将明显好转,听力能够恢复至接近原来水平的程度,但完全恢复的概率不到50%;如果延误治疗,一周后疗效明显下降,听力恢复的机会显著减少。

一些人认为耳聋都是“上火”的结果,只要好好休息,过几天就会好。患者切勿抱有侥幸心理,虽然存在自愈的机会,但不多,就像心梗的早期症状是心绞痛一样,躺下睡一觉并不能解决问题。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