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喝生姜水补阳

盛夏来临,不少地方气温达到40度,这个时候躲在空调房里,喝一杯冷饮,真是舒爽。但专家提醒,酷暑天气虽然人体阳气最旺盛,但出汗和暑湿会消耗阳气。如果过度防暑降温,会损伤"脾阳"和"胃阳",导致疲倦、腹泻和胃痛。长时间处于冷环境会损伤"卫表之阳"和"肺阳",容易引发感冒、咳嗽和哮喘等疾病。因此,专家建议每晚喝一杯生姜水或煲一些去湿补气的汤水来平衡阳气。

夏天阳气旺盛还需要扶阳吗?

明明是夏日炎炎,为什么中医治未病专家不认为阳气过盛,反而建议扶阳呢?专家认为,"阳气者,若天与日",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当然阳气最旺盛,但同时人体阳气也容易耗尽。为了适应高温天气,人体会增加排汗量,导致阳气损耗,出现夏季阳气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在多雨潮湿的地方,湿邪容易伤害阳气和脾阳。

而夏季的生活方式也容易损伤阳气。专家指出,在闷热潮湿的夏天,防暑降温当然是必要的,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否则会引发内寒。例如,人们常常待在空调房里,每天吃冷饮和凉食,不仅会损伤"卫表之阳"和"肺阳",易患夏季感冒,并且咳嗽和哮喘发作的机会也会增加。寒冷的饮食还容易伤害"脾阳"和"胃阳",导致胃痛和腹泻。

因此,中医从治未病的角度出发,认为夏天人体阳气最旺盛也最容易损耗,因此需要扶阳。

夏天失阳会带来哪些危害?

在酷热的夏天,人们往往喜欢吃雪糕、冷饮和冰镇西瓜。此外,现代生活少不了空调,白天上班得面对8小时的空调,下班后还需要继续依赖冷空气,晚上洗个冷水澡,然后继续开着空调过夜。

中医认为,夏天阳气外发,暑气损伤津液,容易引发疲倦、短气懒言等症状;闷热多雨下湿邪,伤害脾阳,可能导致食欲不振、腹泻、四肢不温等症状;如果继续追求凉爽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过度防暑降温,还会导致内寒过甚,阳气进一步消耗。

夏天失去阳气,除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身体隐痛和冷痛的情况。韦芳宁表示:“十病九痛,有病就有痛,有痛就有病。”在都市人中,颈部、背部和腰部疼痛很常见,这些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更需要扶阳。

冷痛是指在疼痛时有冷感并喜欢暖和的感觉,常发生在腰部、背部和四肢关节等部位,由于脏腑和肢体缺乏温暖而引起。隐痛是指头部、胸部、肋部和胃脘部等隐隐作痛,分别由于阴血亏损、心气虚弱、肝阴不足和胃阴不足,或脾胃阳虚、虚火上扰或气血亏虚。重痛则由于湿重引起,疼痛并伴有沉重感,常发生在头部、四肢、腰部和全身。

小贴士:每晚喝一杯生姜水

夏季需要扶阳,特别适合体质偏虚寒的人,但心血管疾病等患者不适合。韦芳宁建议,夏季公推开汗孔散发汗液,阳气大量流失,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入侵。因此,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需要扶阳。她特别提醒,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里最容易伤害阳气,建议多吃姜来平衡。方法很简单,睡前切两片姜加入水或红茶中,虚寒的人可以加入1~2个红枣。可以选择生姜或干姜,前者能发汗,后者能暖胃。

起居宜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中午炎热时适当午睡可以避免日晒,同时也可以消除疲劳、补充精力。

运动宜短不宜长: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季节,保持适量、短时间的运动,避免剧烈和高强度的运动。

洗澡宜热不宜冷:夏季人体毛孔张开,用冷水洗澡容易导致寒气侵入,损伤阳气。洗澡水温应根据自己的感觉调节,不必太热,通常温水即可。

睡前用扇子入眠比空调好:扇子不断运动手臂和手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筋骨,还可以防止血压突然升高。如果必须开空调睡觉,最佳温度为25℃~27℃,设置好关机时间,避免整晚开着。注意盖好被子,最好穿着睡衣以免受凉。

饮食宜祛湿:夏季饮食宜多酸多甘,例如酸味和咸味的凉拌菜。祛湿的好选择有冬瓜、节瓜、丝瓜和黄瓜。不建议夏天服用药膳扶阳,最好多煮一些五指毛桃(北芪)、土茯苓和扁豆的汤水,有助于祛湿补气,开胃健脾。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