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应重视负面冲击

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巡视员郝福庆2月26日上午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68期“经济每月谈”上表示,我国老龄人口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将对经济新常态形成四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老龄化对经济造成消极影响 应重视其负面冲击

郝福庆称,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基本国情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长期变量。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以中高速、优质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点的新常态,老龄化对新常态增添了一些困难和不可控的因素。

首先,老龄化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必须高度重视老龄化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下行带来的负面冲击。

在郝福庆看来,老龄化首先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使得潜在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压力,特别是在人口红利形成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下降乃至消失的情况下,将明显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利润。按照目前趋势预测,从2010年到205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4亿缩减到7.1亿。其次,老龄化使人口结构老化,居民储蓄率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变化,由于退休金的替代率下降速度更快,最终导致全社会储蓄率下降,影响社会资本的形成,同时也会使消费能力下降,导致需求不足。

其次,老龄化对结构调整造成影响。完成压缩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都需要调整劳动力结构,提高劳动力素质。从常理上讲,企业更倾向于向年轻员工投资、对年轻人进行培训,而老龄化将使劳动力结构老化,降低了企业对人力资本提升的意愿,从而影响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老龄化对创新驱动也产生影响。在新常态下,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经济增长理论来看,在决定产出的生产函数中,资本和劳动力都难以像以前那样快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也步入下降通道,只能从全要素生产率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创新方面。

从供给侧来看,经济增长研究显示,老龄化对劳动力老化和社会创新能力的影响明显削弱了社会活力。从需求侧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年龄越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就越差,意愿也不是那么强。

第四,老龄化还将带来更多的挑战。首先,老年人口的增加将给政府提供基本保障方面带来巨大压力,公共财政需要增加对基本养老金、退休金、保险费补贴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其次,人口老龄化改变了家庭结构和规模,抚养比上升,削弱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增加了家庭养老的风险,并导致代际矛盾的凸显。而社会抚养结构的变化将深刻改变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格局,容易引发代际利益分配的矛盾。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