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养生更科学

冬至过后,天气更加寒冷。寒冷的气候会使人的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增高或血压不稳定,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天也要提防心脑血管疾病。一般来说,如果老人在冬天连续数日或数周出现乏力、头晕、烦躁、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频繁、剧烈、持久的情况,就要小心是否是心脑血管疾病找上门来了。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健养生,护好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安然过冬。那么冬季如何养生保健呢?冬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

早起晒太阳,晚上泡泡脚

晒太阳有助补钙,还能够振奋精神。刘德泉建议早上多晒晒太阳,15分钟即可有助提高维生素D水平,促进钙质吸收。日本更是将早起后定时晒太阳,作为一种睡眠治疗方式,因为晒太阳可使生物钟逐渐恢复正常, 这是缓解失眠问题的关键之一。

热水泡脚有助于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所以推荐在睡前进行。一天活动结束后,晚上身体比较疲累,肝肾也需要得到休息和调养。杨力说,此时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泡脚。刘德泉也建议,睡前用40摄氏度左右的水泡脚30分钟,达到身上发热,但不明显出汗就可以了。泡脚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一段时间就入睡,效果更好。

早上晚点起,晚上早点睡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的四时变化,合理安排起居休息。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洪昭光教授指出,当太阳升起时,人体生物钟就会发出信号,交感神经开始兴奋,这意味着该起床了。

冬季白天缩短,夜晚增长。人也应顺应“冬藏”原则,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将作息调整为“早睡晚起”,比其他季节早睡1-2个小时,再晚起1-2个小时。刘德泉提醒,本就阳气偏弱的老年人最好等太阳出来再起床,以避寒邪。否则,很可能因受寒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甚至诱发心绞痛等意外。

早饭晚点吃,晚饭早点吃

冬天早起床的时间也应顺延,早饭也应顺延。因为人在睡眠时,消化系统仍在努力工作,消化一天中吃下的食物。如果早饭吃得过早,会使消化系统疲劳应战。起床后,可以先喝一点水,再不慌不忙准备早饭,给消化系统留下足够的休息时间。

晚上早睡觉的起居习惯,也决定了在冬天应适当提早吃晚饭,特别是老年人的消化功能较弱,更有必要早一点吃,以保证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彻底消化食物。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晚上积食,还能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这里说的早吃“硬”,其实并不是指口感硬的东西,而是指营养丰富、能量较高的食物。刘德泉说,早饭吃得好,才能更好地保证一天活动所需的能量。例如瘦肉、谷物食品等。但消化功能较弱的老年人也要考虑食物是否易消化。

晚饭后,人的活动量会减少,为了避免食物堆积,应少吃点,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以稀粥为好。肉类、辛辣食物等最好避免。晚餐喝粥还有养胃、安神的作用,推荐老人可以吃些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等食物。

早上喝水,晚上喝蜜

中医有句话叫:“早喝盐水晚喝蜜”。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解释说,盐有清热、凉血、解毒、养肾的作用。晨起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助于降火益肾,缓解便秘、改善肠胃的消化功能,且对上火、咽喉肿痛者也有好处。但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以及肾脏功能不好的人应慎喝;一般一次喝盐水不要超过0.9克盐,以免加重肾脏和心脏负担。

晚上喝蜂蜜水,既可以帮助消化,又有助于睡眠。每天睡觉之前可以倒一勺蜂蜜,用温开水调服。但有夜尿频繁习惯的人最好不要喝蜂蜜,因为它的含糖量较高,容易引起夜尿;糖尿病患者也应慎喝。

晨练晚一点,晚练早一点

不论是早起锻炼还是傍晚锻炼,都需要适应冬天的时令特点。刘德泉认为,选择锻炼时间的一大原则是:“见不到太阳不要锻炼”。所以,晨练要等到太阳出来后,晚练要赶在太阳下山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体内的阳气不受损。因此,在冬天,晨练的时间要比其他季节晚一点,傍晚锻炼则要比其他季节早一点。

此外,冬季早晚气温较低,室内外温差大。过早出去锻炼,容易受凉,还可能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发身体不适。晚上太晚锻炼,也可能因气温问题导致身体不舒服,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尤其应注意。

早上锻炼以静为主,晚上锻炼多运动

选择锻炼方式应根据身体的不同状态。早上刚从睡眠中醒来时,整个身体还处于“抑制”状态,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恢复活力。但是,人体的唤醒需要一个过程,应循序渐进,所以早上不宜做剧烈运动,可以做早操、打太极为主。

到了傍晚,人体基本活动起来。英国运动生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下午4点以后和晚上,人的体力、反应力、适应力都达到较好状态,心跳、血压也较为平稳。因此,可以进行稍微激烈一点的活动,如打球、跑步等,老年人也可以选择跳舞、快步走等运动。但如果将锻炼时间安排在晚饭后20分钟或临睡前10分钟,则应尽量轻柔缓和,如散步等。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