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都都有哪一些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总是会出现种种不适,很多人不喜欢去医院看病,但这往往导致许多疾病的复发,尤其是脑血栓。脑血栓的临床表现通常会有头晕的症状,因此我们要对这一症状保持警惕。以下是关于脑血栓的一些临床特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相关的知识。

脑血栓的特点


1、发病年龄

不同脑血栓的发病年龄也有所不同。由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脑血栓主要发生在中青年人;而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脑血栓多见于老年人。常常伴随着引起脑血栓的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甚至还可能有脑以外器官的栓塞症状或体征,比如风湿性冠心病伴心房纤维颤动可以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症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有发热、关节疼痛和胸闷的表现,心肌梗死则可能出现胸痛等症状,脂肪栓塞则可能导致长骨骨折等。

2、发病情况

脑血栓的症状通常突然出现,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数患者在疾病发作前并没有任何前驱症状,突然在活动中发病。绝大多数症状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迅速恶化。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在数天内逐渐恶化。约半数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意识障碍,但持续时间较短。

3、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脑血栓大多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最常见。脑血栓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取决于栓子的数量、范围和位置。急性发病时可能有头痛、头晕或局部疼痛。

脑血栓后遗症的四类常见症状

1、麻木感

患侧肢体,特别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皮肤会有蚁爬感觉,或者出现针刺感。麻木感通常与天气变化有关,特别是在天气急剧转变、潮湿闷热或下雨前后,或者寒冷天气下,麻木感觉会更加明显。

2、面部畸形

面部的一侧会出现眼袋以下的肌肉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当鼓颊或吹口哨时,口角会朝健侧歪斜,可能出现流口水的情况,说话时这种畸形将更加明显。

3、中枢性瘫痪

中枢性瘫痪,又称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痉挛性瘫痪或硬瘫。这种瘫痪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的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即锥体束)受损所致。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失去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解除抑制”,导致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的出现,即为痉挛性瘫痪。

4、周围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又称为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弛缓性瘫痪或软瘫。该瘫痪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包括脊髓前根、脊神经和颅神经)受损所致。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其支配的肌肉无法获得正常的兴奋冲动。临床上表现为肌肉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肌肉萎缩,但没有病理反射的出现。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