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养老院国家有什么扶持

民办养老院经营陷入尴尬,凸显了整个社会养老危机。一边是因为经营亏损而使数以亿计的老年人找不到适合的养老院,无法享受应有的养老服务和尊严。另一边是湖南娄底双峰县的“爱心养老院”发生的血腥案件,造成8人死亡、6人重伤。这些事件引发人们对民营养老院经营现状的深思。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未富先老”。在国家尚未建立足够的养老保障体系之时,“银发浪潮”已席卷神州大地。中国老龄研究中心主任党俊武提到的数字让人震惊,到2053年,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7亿。目前已有3300万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这足以表明中国未来社会将面临养老窘境。与此同时,公立养老机构供不应求,大多数城市养老院一床难求。沈阳市作为例子,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20%,但公立养老机构只能满足10%的需求。

中国政府看到了养老供给与需求的巨大矛盾,并推出了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养老领域。然而,由于民营养老机构经营不利,使得民营资本望而却步。民政部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民办养老机构收支平衡,40%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只有不到9%能够盈利。这种情况对于未来的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和抚养比提高的情况下,家庭养老将难以承受重负,养老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民营养老机构经营如履薄冰,并不是因为收费低。以案中“爱心养老院”为例,每位老人每月收费在1500至2200元不等,已经相当高了。亏损的关键在于相关政策难以落实,民办养老院承担着高出一大截的商用标准,导致经营成本大幅上升。此外,许多民营养老机构无法获得任何补贴。在一些边远地区,民办养老院入住老人较少,导致空床率高,无法请得起专业护工,只能用年纪偏大、无护理知识的中老年人,增加护理事故和虐待事件的发生。

民办养老院经营陷入尴尬凸显了整个社会养老危机。一方面,数以亿计的老年人找不到适合的养老院,无法享受养老服务和尊严,使中国的养老问题愈发严峻。另一方面,民营资本抽身,给兴起的民营养老产业造成致命打击。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政府应加大改革和制度落实力度。首先,公立养老机构应为底层困难老人提供服务,让退休干部入住民营养老机构,为有需要的人腾出公立养老院床位,同时挤活民间市场。其次,民营养老机构应重视社会责任,落实相关政策和优惠政策,让国家政策为民营养老机构正常运作提供支持。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