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为五脏之首

肺脏为“六经之所主”,肺使百脉如潮。《内经》所指的五脏并非实体的五脏器官,而是与天地、时间和空间融为一体的五脏。查阅古代字典可以发现,“朝”原意为“早晨,太阳升起”,在《内经》中与现代汉语的“潮”通用。

古人习惯上将海水的涨落分为定时涨潮和定时落潮,早潮称为潮,晚潮称为汐。在《内经》中,潮汐般的日夜周期性有规律的运动被用来形容气血的运行。例如,《素问·五藏生成篇》中提到“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张景岳对这一句进行了注解:“朝夕指的是人体的各种脉络。髓、筋、血、气,都离不开这些脉络的运行。”

肺是辅佐心脏主持调节和治理百脉气血正常运行的重要器官,虽然没有接受“朝拜”的地位,但却主管一身之气。气是血的主宰,所以肺能辅助心脏主导百脉的气血运行。因此,“肺朝百脉”指的是肺能使百脉的气血像潮水一样有规律地周期运行。

可以直接翻译为“肺使百脉如潮”。这句话中,“朝”是形容词,作为使动词使用。“肺”既是这个句子的主语,也是下文“输精于皮毛”的主语。才能将这句话与下文的“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连接起来。

“肺朝百脉”与接下来的“脾气散精……”类似的文体,内容并列,可以互相参照。

《内经》中提到:“天地的至数,体现在人体的血气上,决定着生死。”肺能够管理五味的三阴三阳之气,使得百脉的气血像潮汐一样昼夜周期性地运行,使得九脏九窍与天气相通,这就是治理九脏腑经脉气血的方法。因此,通过肺经的寸口反映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情况,可以作为中医脉诊的理论基础。

《阴阳类论篇》中也提到,“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交于太阴”。王冰解释说:“这正是揭示肺朝百脉的意义。”王冰注解中还提到:“太阴指的是寸口。寸口是指手太阴经,也是脉息运行的地方,所以所有脉搏都经过寸口。”“寸口是脉的大合位”,也是“肺朝百脉”的外候。

肺脏是“六经之所主”,在经气运行中的作用特点是分散、扩散、离心的,而不是收敛、聚拢、向心的。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