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九是什么时候

冬日躲藏:以“藏”为养生之本

“冬日躲藏”是北方寒冷地区的说法,意指待在家中过冬。冬天东北地区的室外温度可达零下三四十度,因此人们更愿意待在家中,避免受冷。天有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万物的生长规律,人类作为万千物种的一员,冬季养生理应以“藏”为基础。

衣着保暖,藏温以御寒。特别是年轻人,不应为了穿衣好看而忽视保暖。秋冬的寒风刺骨,不宜多吹,即便是现在身体状况没有任何问题,到了年龄稍长也可能遭受各种疾病的困扰。日本人关节炎发病率世界排名前列,与年轻人冬天穿短裤短裙有一定关系。

饮食调养:肾脏壮阳有益。冬季五行为水,而肾脏是人体主要负责水的器官,也是全身阴阳之根本。因此,冬季是补养肾脏的最佳时机。此时应多食用一些黑色食物,比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乌鸡和海参。此外,羊肉、核桃和板栗也有助于补脾壮肾,适合虚寒体质的人食用。

不过,冬季躲在家里,不能整天躺在床上不动。只有适当运动,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抵御寒冷,这就涉及到了“冬练三九”。

冬季运动与养生:练习“内功”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句话是指在冬天最冷和夏天最热的时候练习体育锻炼。尽管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它所说的运动是指锻炼体力而非静态锻炼——而古人所指的静态锻炼包括坐禅和站桩。

静坐养生。双腿盘膝,双手四指上下交叉紧握,大拇指自然对接,深呼吸后排除一切杂念,闭目静坐30分钟。静坐时,人的呼吸频率会减慢,身体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有助于经络通畅、精气归于肾元。经常静坐有助于预防关节炎和动脉硬化等疾病,还可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站桩固气。站桩是指身体像木桩一样站立,虽然看起来静止不动,实则在不断用力。站姿有多种,最简单的是双脚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脚掌着地,双手握拳放于胸前,身体保持松弛,自然呼吸。随着时间推移,手掌会发热,身体也会微微感到温暖,血液循环改善。长期坚持此类锻炼能够提高筋骨、气血和器官的功能。

冬季需要躲藏,不宜进行大量运动,只需微微出汗即可。太过剧烈的运动会损伤元气。在阴阳相交的三九天,静态锻炼的方式最为养生。因此,即使是冬季躲藏在家的时候,也不要忘记锻炼身体,天气晴好时到户外沐浴温暖的阳光,动动筋骨,也是非常好的。

渐进增加运动量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患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在室外锻炼对身体有很多益处。由于寒冷的原因,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会减弱,这也是在冬季出现多种疾病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户外锻炼能够让身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陈代谢,增加热量产生,并让血液中的抗体增多,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此外,冬季户外运动还可以接受阳光的直接照射。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可以杀死皮肤和衣物上的病毒和细菌,还能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对预防骨质疏松症非常有效。

慢跑是冬季户外运动的一项适宜选择,尤其适合长时间坐着的人。人体积累了太多的毒素,规律的慢跑可以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减缓身体机能衰老的速度,并及时通过汗水和尿液排出多余的有毒物质。冬季慢跑还有助于减少忧郁情绪,增加活力。

很多人认为多运动就意味着更健康,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特别是老年人在冬季不应过量运动并且不适合剧烈运动。最好是达到适度运动,不感到疲劳为好。某医院康复理疗医师表示:“无论何种运动方式,过量运动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剧烈运动最容易受伤。”冬季运动需要根据个人的运动承受情况进行判断,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

慢性病患者应选择适宜的运动

步行、慢跑、太极拳、有氧健身操、健身舞蹈、走跑交替等都是不错的有氧运动选择,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来说,运动必须有选择性。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因为高强度运动会导致心率明显加快,血压大幅上升,容易引发心肌梗死、脑溢血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患者:早晨运动不是很适合。

高血压患者: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患者应采取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最好制定个体化的锻炼计划。

膝关节疾病患者:凡是涉及半蹲的运动,如太极、乒乓球等都不适宜,这类运动会增加膝关节的摩擦,加重患者的病情。

哮喘患者:大多数哮喘患者都有过敏体质,因此在选择运动时间和环境时需要格外注意。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该杜绝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导致斑块脱落,阻塞血管,诱发脑梗塞,而这种情况在冬天发生的机会较高。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