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指从7月13日开始的一段时间,气温达到最高且闷热潮湿。在这段时间里,人的抵抗力会下降,所以要注重养生。那么三伏天如何养生呢?下面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几种方法。
三伏天如何养生?
在民间俗语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而三伏一词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
2015年三伏天从7月13日开始,末伏最后一天是8月21日,共40天。这段时间通常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时期。
三伏天期间,由于气温高,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本身体质较弱,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精神萎靡以及逐渐消瘦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低热、头晕、胸闷、恶心、汗液不畅等症状。然而,三伏天也恰恰是养生的最佳时段。
三伏天如何养生?
1、外出防晒防中暑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当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人们应减少运动量,不要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并保持充足的饮水。最好避开中午出门,减少中暑的几率。同时,随身携带一些常规的防暑药品,如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
一般来说,上午十点到下午三四点是紫外线指数最高且容易中暑的时段,最好在此期间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暑措施,如使用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防晒霜等。此外,可多喝淡盐水和绿豆汤,以消暑又补充水分。
如果自己或亲友出现头晕眼花、胸闷、恶心等中暑前兆,应立即移到阴凉处,饮用清凉饮料,必要时可使用冰袋敷在头部、腋下或腹股沟处,或者洒凉水。如果出现血压下降、虚脱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2、运动时间和方式的选择
虽然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好不要过分追求锻炼。在炎热的天气中,如果运动时不注意,很容易发生意外。最好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在伏天里进行运动时要注意补水,如果补水不及时,可能因缺水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发心梗、缺血性中风等急重症。补水应选择温开水,不要喝太凉的水。
同时,尽管伏天很热,但清晨的气温较低且空气质量较差,所以不建议在清晨进行运动,并避免在11时至16时这段温度最高的时期运动。此外,避免在空调房间内进行运动。
运动后,切忌立即洗澡,特别是冷水澡。突然的冷刺激会导致血管痉挛,引发意外。正确的做法是运动后先休息十几分钟,等身体汗液蒸发自然后再洗澡。
3、夏季养生莫贪凉
在当前的三伏天,吃冰棍、喝冷饮的确让人感觉最为过瘾。然而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在炎炎夏日不吃寒凉的食物对身体更有益。最好选择与自己体温接近的食物,避免因为一时的凉爽而食用冰镇食物。可以多喝一些姜茶,有助于散寒发汗,补充阳气。同时,适量喝热水、热茶,适当出汗,可以达到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有助于疏通气血、清热。
在三伏天中应避免贪凉,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环境中,可以适当将空调温度调高,避免直接对着空调或风扇吹风。最好随身携带一件长袖衣物,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减衣物。
此外,三伏天的肌肤毛孔张开,如果泡温泉,其中的矿物质可以经过皮肤穴位有效渗入身体深层,与针灸有类似效果。如果觉得泡温泉麻烦,晚上用热水泡脚也会对身体有很好的效果。
4、食物清淡有助于养生
在饮食方面,由于三伏天气候炎热且人体出汗较多,加上白天长夜短,睡眠时间较少,能量消耗较大,因此需要有合理的饮食来支持养生,也就是所谓的“补养”。这时期不适合食用过多的肉类、油腻食物。对于一般人来说,以三分之一肉类和七分之二素食的比例较为合理。
在伏天里应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等。苦味食物中富含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是夏季天然的养生品。
同时,炎热的三伏天会使人的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易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三伏天养生的重要内容。绿豆、苦瓜和西红柿等寒凉、解暑的食物是不错的选择,而牛奶则具有温脾、补水、滋阴、解热毒的功效,是三伏天养生的良品。
5、谨防“情绪中暑”
很多人在三伏天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如心烦、焦躁、易怒等。夏季属于火,与心脏相关。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人们烦躁、疲倦。因此,在预防中暑的同时,也要谨防情绪上的“中暑”。
要预防情绪中暑,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重视心理调节。在三伏天,要尽量保持轻松的心态,遇到小事情时不要急躁。一旦出现情绪问题,可以闭上双眼深呼吸,以缓解不安情绪。
导致情绪中暑的内部原因,归根结底是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因此,在高温环境中,应尽可能增加休息时间,注意饮食调整,增加营养,重视夏季养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