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不仅要补还要守?守住六处实则养生

养生不仅要补,还要守!守住六处实则养生

健康长寿是人们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和美好心愿。如今,很多人重视养生,不管自身体质虚实,一看到市面上种类繁多的补品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

但实际上,养生要补,更要守住身体里的精、气、神,让这些精微物质充分发挥作用,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以下几种情况尤其需要注意。

一、话多耗气伤津

中医认为,“多话语则耗气”。如果长期从事教师、话剧演员等过度使用嗓子的职业,很容易耗气伤津,导致口干咽燥等症状的频繁发生,甚至咽炎、喉炎、声带息肉等疾病的出现。

此时,如果只是用甘寒的胖大海、麦冬等物泡水,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还可能因药物寒凉而损伤脾胃。因为只补阴而忽视了益气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少说话,减少使用嗓子,固守气阴;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可以在胖大海、麦冬的基础上加入稍许的太子参、蜂蜜等,以益气生津。

二、熬夜伤血

中医认为,与无形的阳气相比,有形的血液属于阴性。人体在夜晚养阴血的时间尤为重要。如果经常熬夜,或因各种原因长期颠倒了昼夜,会导致阴血耗损,而出现健忘、脱发、月经不调等症状。这时,最需要的不是服用阿胶等补血品,而是立刻调整作息,保护阴血;其次,在睡前用热水泡脚可以引火归元,促进睡眠;再次,可以将龙眼、红枣、百合等与小麦煮粥,以养血助眠。

三、纵欲伤精

肾精来源于先天,也依靠后天的水谷滋养。它在人体中起着生殖繁衍、养育骨髓和调节全身机能的作用。纵欲伤精者,不仅可能出现生殖方面的问题,还可能表现出骨骼软弱、乏力、脑力空虚和身体温度感知异常等症状。

在这方面,中医养生提倡“守精”:首先要控制欲望,保护精气;其次,可以适当参加户外活动,调理肝气,促进脾胃功能,从而以后天之物养护先天之精;此外,还可以煮黑豆、薏米、核桃等粥品来调养精气。

四、过劳耗气

合理的劳动有利于疏通气血、活动筋骨、增强体力,但是过度劳累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中医认为,“生病由于过用”。只有适当休息,做到合理劳作,才能保持正气,维持体内平衡状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五、思虑伤神

过度思虑容易耗损心神,导致心神失养,整天恍惚不安。

中医认为,惊、恐可以抑制思虑。可以准备一些“小惊喜”,暂时让人从思虑中解脱出来。

平时可以适当放空自己,出去散步,舒缓情绪,多食用一些瓜类、豆类等有助于疏肝健脾的食物,对保护神气有一定的帮助。

六、悲伤会消耗气血

《黄帝内经》认为,“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这句话说的是,过度悲伤会导致心肺之气消耗。一般来说,悲伤多哭泣的人,容易出现神色黯淡、体质差的情况,这是心肺之气受损的表现。

在生活中,应当学会调节情志,避免过度悲伤。可以运用《黄帝内经》所提到的五情相胜理论,“喜胜悲”。当一个人感到悲伤时,尽量通过调动喜悦情绪的方式来缓解,比如讲笑话、外出欣赏美景等,分散注意力。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