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人不宜吃豆制品

豆类食物虽然营养美味,但并非每个人和每个阶段都适合食用。如果您属于以下12类情况之一,那么就应该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豆类食物。

                

1.苯丙酮尿症患者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疾病。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肝脏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因此无法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在体内积累,进而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和智力障碍。这类患者不能进行母乳喂养,也不能食用牛奶或奶粉,只能摄入含苯丙氨酸较低的特殊代乳品。对于他们来说,母乳和粮食可能成为对大脑有害、损害智力发育的"毒药"。终身需控制天然蛋白质的摄入,而富含蛋白质的豆类自然成为他们的禁食食品。

2.蚕豆病患者

蚕豆病是一种红细胞酶缺陷病,在我国华南和西南各省市最为常见。蚕豆病患者如果食用蚕豆,就会发作。因此,蚕豆病患者必须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

3.孕5~12周的孕妇

豆类食品虽然对女性来说营养又美容,但对5~12周的孕妇来说,胎儿性腺发育的关键期是受精后40~62天。在这个时期,应少吃豆类,因为豆类食品中含有较多的植物雌激素。雌激素具有抗雄激素的作用,对男胎来说容易导致尿道下裂、小阴茎和小睾丸畸形;对女胎来说则可能对成年后的乳房、子宫和子宫颈健康造成影响。

4.青春期的女孩

大豆及其制品中富含大豆异黄酮,而这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对青春期的女孩来说,过量食用大豆制品会干扰正常的生长发育,最直接的后果是促进性早熟。如果未及时发现和干预,性早熟会导致骨龄提前,提前闭合骨骺是导致青少年身材矮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5.青春期的男孩

青春期的男孩也应避免过量食用豆类。虽然适量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以预防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和前列腺疾病,但对于青春发育期的男孩来说,经常大量食用或摄入过量,会影响第二性征的发育,导致外貌不够阳刚,甚至呈现女性化倾向。此外,还可能引起精子质量下降,导致日后生育能力低下。

6.肾功能不全的人

肾功能不全的人也不宜多食豆类。豆制品中富含植物性蛋白质,过量摄入会增加体内产生的非蛋白氮废物。我们知道,肝脏负责解毒,肾脏负责排毒。过量的非蛋白氮废物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进一步损害肾功能。因此,肾功能不全的人应减少食用豆制品,以减轻肾脏负担,避免非蛋白氮在体内累积。

7.备孕的男性

由于豆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异黄酮,若摄入过多,体内的雄激素与雌激素的拮抗作用将对精子的生成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少精弱精。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大豆制品的男性发生勃起功能障碍的机率是不常食用者的3.46倍。因此,爱吃豆制品的男性应当谨慎。适量食用是可行的,但不能过量。所谓"适量",指每周食用豆类不超过3次,每次不超过100克(大约二两)。

8.有子宫肌瘤的女性

女性子宫肌瘤与高雌激素水平的长期刺激有着密切联系。子宫肌瘤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而豆类食品则富含植物雌激素。食用过多豆类会加重子宫肌瘤。

9.有乳房疾病的女性

如果女性患有乳房胀痛、乳腺增生、乳腺癌等乳房疾病,也应少食豆制品。虽然有所谓的专家说法称大豆异黄酮可以预防乳腺癌,但这还只是假说。实际上,这些乳房疾病与高雌激素有关,食用过多豆类只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乳房疾病的症状。

10.痛经的女性

痛经的女性也应少食豆类食品。因为豆类中的雌激素类物质会导致血管加压素增高,而血管加压素则会引起痛经。因此,诸如富含雌激素的黄豆等食物应少吃或者不吃,以避免加重痛经。

11.有胃炎的病人

急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不宜食用豆制品,因为这会刺激胃酸分泌并引起胃肠胀气。豆类中的低聚糖如水苏糖和棉子糖,虽然不能被消化酶分解吸收,但可被肠道细菌发酵,产生一些小分子气体,从而引发嗳气、肠鸣、腹胀和腹痛等症状。腹部手术后也应避免摄入易产气的食物,而豆类产气较多,因此应少吃豆类食物。

12.痛风的人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疾病,其主要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对于患有痛风的人来说,摄入过多含有嘌呤的蛋白质食品会导致嘌呤无法及时代谢并排出体外。如果血中尿酸浓度达到饱和状态,这些物质最终将形成结晶体,堆积于软组织中引发炎症。豆类不仅富含植物蛋白,而且嘌呤含量高于鱼类和肉类,因此痛风患者应减少豆类摄入,特别是整粒黄豆、豆芽和豆浆。如果想吃豆类,可以少量食用加工过的豆腐或豆腐干。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