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湿气,大家一定很熟悉:上厕所时发现大便不成形,有时还会便秘;下肢水肿;口中有口臭口苦......这些都是湿气过重的典型症状。但你知道湿气是怎么来的吗?你了解自己是哪种湿气吗?湿气会给身体造成哪些危害?
湿气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
外湿即外部湿气。例如气候潮湿、被雨水淋湿、居住环境潮湿等,这些外部湿气会侵袭人体,导致体内湿气过重。这也是为什么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人体湿气较重的原因。
而内湿即人体内部产生的湿气,主要与脾有关。例如饮食无节制、过饱过饥、过多食用生冷、油腻食物、酗酒等原因会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无法运化体内的津液,津液堆积在体内形成湿气。
湿气会带来哪些症状和危害?
湿气沉重、污秽浑浊,会阻碍人体阳气的循环,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上部体内湿气过重会导致头痛、昏重;中部体内湿气过重会导致腹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下部体内湿气过重会导致四肢沉重、疲倦乏力、脚气、腿肿、大便稀溏、小便混浊、妇女白带腥臭等等。
湿气最容易伤害脾胃,有一句古话:"脾恶湿,湿盛则伤脾"。脾胃失调会阻碍水湿的运化,进而加重湿气。如果湿气不能得到及时调理,会导致湿气问题越来越严重。
你是哪一种湿气?
外湿根据湿气侵袭的部位不同分为湿困卫表型、湿滞经络型和湿毒侵淫型。而内湿根据病因和体质不同可以分为寒湿型、湿热型、脾虚湿困型。
1、外湿--湿困卫表型
症状:身体有些热,有点怕冷怕风,少汗且黏稠,头疼昏重,肢体酸重沉重。有时还会出现胸腹闷胀不适、恶心、口中黏腻、大便稀溏、面色淡黄,舌苔白腻。
病理治疗:湿邪困表,导致卫气即人体的一种阳气流通受阻。一般采用芳香化湿的方法进行治疗,可选择藿朴夏苓汤等方剂。
湿困卫表多见于夏秋季节湿气比较重的地区。夏天潮湿导致的暑湿会导致头痛昏重、胸腹胀满等症状,可适量饮用藿香正气液来解表化湿。
2、外湿--湿滞经络型
症状:关节或特定部位肌肉酸痛沉重,或腿膝关节肿痛,活动不便,或下肢水肿。
病理治疗:湿气侵袭经络,滞留在关节或肌肉中,一般采取祛湿通络的治疗方法,可选择薏苡仁汤等方剂。
湿滞经络最典型的疾病是风湿病,多发于下雨或潮湿的天气。湿气重会导致骨关节酸痛肿胀,此时常需要服用祛湿药物或贴上祛湿贴来缓解疼痛。
3、外湿--湿毒侵淫型
症状:皮肤出现癣疮、疱疹,脚气、局部瘙痒,渗出黄色液体,或小便混浊、妇女白带腥臭。
病理治疗:湿毒郁积在皮肤表面,损害皮肤,一般采取化湿解毒的治疗方法,可选择二妙丸等方剂。
容易出脚汗的人常会患上脚气,因为脚汗多导致湿气侵入,从而引发脚气。对于有湿疹和脚气症状的人,应尽量保持皮肤干燥,减少外部湿气的侵入。
4、内湿--寒湿中阻型
症状:寒湿型主要症状是舌苔白而湿;湿热型主要症状是口苦口臭、口中黏腻、舌苔黄腻。共同症状为腹胀满、恶心、胃口不好、易拉肚子。
病理治疗:寒湿郁积导致脾胃功能受阻,一般采用温中化湿的治疗方法,可选择胃茯汤、实脾饮等方剂。
寒湿型的人可以多喝一些红枣姜茶,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平时也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温中健脾作用的食物。
5、内湿--湿热内蕴型
症状:湿热型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苦口臭,口黏,舌苔黄腻;湿症主要表现为疲倦、腹胀、恶心、胃口不好、口渴但不想喝水、拉肚子、尿量少且深黄、频繁排尿、疼痛,或者眼睛和皮肤发黄,全身瘙痒。
病理治疗:湿热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一般采用清热化湿的治疗方法,可选择甘露消毒丹等方剂。
消化不良、胃脘胀满并伴有口苦口臭,很可能是脾胃湿热的表现。此时脾胃湿热的人可以适量食用薏仁、莲心茶、苦丁茶等具有清热化湿作用的食物。
6、内湿--脾虚湿困型
症状:面色暗黄,疲倦乏力,腹胀满、食欲不振,多食则腹胀,大便稀溏甚至拉肚子,身体沉重。舌头肥大,舌边有齿痕,舌苔白厚。
病理治疗:脾虚导致湿气重,宜健脾利湿,可选择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方剂。
外湿注重祛除湿气,而内湿注重健脾。内湿和外湿往往会互相影响,相互为因果。外湿导致脾胃失调,脾不能运化水湿,进而导致内生湿气;而脾胃功能较差,则容易受到外湿的侵袭。
由于湿气病因复杂且每个人体质不同,有湿气问题或想祛湿的人不要自行诊断和治疗,应咨询中医医生进行辩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