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管理甲类防控的传染病有哪些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表示,在疫情防控方面,"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报告时限方面、隔离措施方面、区域管理方面和交通卫生检疫方面。

乙类乙管和乙类甲管的区别

1、报告时限方面

针对"乙类甲管"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对于"乙类乙管"传染病,则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2、隔离措施方面

"乙类甲管"传染病对疑似病人、患病者以及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而"乙类乙管"传染病根据病情需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3、区域管理方面

针对已经发生甲类(包括"乙类甲管")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特定区域的人员,可以采取隔离措施;而在甲、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或流行时,还可以采取限制聚集性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锁疫区等紧急措施。

4、交通卫生检疫方面

当发生甲类(包括"乙类甲管")传染病时,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而"乙类乙管"传染病则不实施该措施。

乙类传染病的定义

乙类传染病是指严格管理的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乙类传染病共有25种,包括非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猩红热、菌痢、肺结核等等。这些都属于乙类传染病,要求城镇发现以后六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农村则要求十二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