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太阳经过夏至点,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那么夏至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夏至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白天时间最长,夜晚时间最短,夏至时节具有暴雨、梅雨天气以及高温桑拿等气候特点,降雨量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故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夏至的风俗有哪些

1.祭神祀祖

夏至时正值麦收季节,自古以来有祭神祀祖的习俗,旨在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歌舞礼乐的方式祭祀神灵。正如《史记·封禅书》所记:“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放荷灯

放荷灯是夏至的一种民间风俗活动。这个习俗主要是为了怀念逝去的亲人,祈福活着的人。在夏至夜晚,成千上万盏河灯被人们放置到河中,如闪烁的星光洒落在人间,令人陶醉不已。

3.吃过水面

夏至这一天,山东地区一般习俗吃凉面,俗称过水面,有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在烟台莱阳一带,人们会荐新麦;而在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人们则煮新麦粒食用。此外,孩子们会利用麦秸编制一个精致的小篮子,一次又一次地用来捞拿汤水中的麦粒,这既是一种吃麦粒的习俗,也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充满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4.消夏避伏

夏至这一天,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物品。《酉阳杂俎·礼异》中有记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子用于带来清凉的风;脂粉则用来涂抹,防止身上的浊气引发痱子。在朝廷中,夏至之后,皇家会拿出“冬藏夏用”的冰块,以消夏避伏。这一风俗从周代开始就沿袭至今,成为了一种制度。

相信大家看完以上介绍后,对于夏至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我们还介绍了夏至的一些风俗习惯。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