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什么不容易生病

秋天的气候变化会导致人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主要包括秋燥、秋乏、秋愁和秋泻。除了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适当的饮食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

秋燥:补水和补充维A

人们常常在秋天出现皮肤干燥、紧绷、脱皮的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秋天气候干燥,湿度降低,风大,容易导致皮肤水分流失。

为了缓解秋燥,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早晨起床后喝一杯温水

白天要喝够8杯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秋季适合喝淡蜂蜜水,其中富含果糖,是一种亲水物质,能够保持咽喉和胃肠道黏膜的湿润。

2、多吃水果

特别是一些富含果糖的水果,比如葡萄、梨、香蕉和柿子。很多人在秋天只关注增加体重,而不太注重吃水果。然而,水果是一种亲水食物,能够持续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除了水果,银耳和燕麦也是很好的补水食物,银耳中富含银耳多糖,燕麦中含有β葡聚糖,可以煮成银耳汤或者燕麦粥。

3、补充维生素A

秋季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橙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比如胡萝卜、南瓜、地瓜、菠菜、芥蓝和地瓜叶,动物肝脏、动物肾脏、深海鱼和蛋黄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少吃辛温燥热的辣椒、葱、姜、蒜和胡椒等食物,以及油炸、肥腻和过咸的食物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使皮肤更加滋润。

秋愁:常吃五类食物

秋天日照时间变短,人的情绪往往会出现消沉和低落。大自然中的草木逐渐凋零,这会触动人们的敏感情绪,产生忧郁和悲伤等负面情绪。

独居的老人和忙碌的上班族常常在秋季傍晚感到凄凉,产生忧郁和悲伤等情绪。

为了克服“秋季抑郁症”,可以尝试补充一些“快乐营养素”。

秋乏:增加优质蛋白

人们常常在秋天感到浑身乏力,总是感觉睡眠不足,这会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中医认为秋季是燥热伤阴的季节,这会导致四肢无力、精神疲惫。此外,在夏季因食欲不振导致的营养失衡也是秋乏的原因之一。

为了缓解秋乏,需要注意饮食上的调整:

每餐菜单上应该包含肉类(鱼类)、蔬菜和全谷物,其中地瓜和燕麦等可以补充碳水化合物,为大脑提供能量;适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比如鸡蛋、乳制品和豆制品;还要注意三餐的定时定量。

秋泻:喝粥羹少吃渣

秋天的气温下降,有利于一些引起腹泻的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此外,如果食物没有清洗干净或者没有加热透彻,也容易导致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

如果出现腹泻,需要注意饮食上的调整:

1、吃易消化的食物

最好选择“低脂低渣半流食”,比如大米粥、小米粥、蛋花汤面、山药莲子糊和藕粉羹等。另外,还可以适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蛋羹、不太凉的酸奶和鱼糜。

2、不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

蔗糖需要在小肠中消化,肠道发炎时,蔗糖酶的合成减少,导致无法消化的蔗糖在肠道中造成脱水,引发腹泻和腹胀等不适反应。

不要吃高脂肪的蛋糕、曲奇、派、油条、香肠和烤串等食物。

3、不要生吃水果和蔬菜

草莓、桑葚、猕猴桃和火龙果等水果会加重腹泻症状,建议不要食用。水果和蔬菜最好榨汁或者打浆,去掉渣子。

4、尽量不要喝牛奶和豆浆

肠道发炎时,乳糖酶的分泌减少,乳糖无法分解,会刺激肠道,加重症状。豆浆中的低聚糖会促进肠道蠕动,也会加重腹泻症状。

此外,预防秋季腹泻还需要注意不要食用过于寒凉的食物,食用剩菜剩饭前要加热至完全熟透,避免食用腐败食物,生吃水果和蔬菜要彻底清洗干净。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