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要诀

春季养生小常识有哪些?由冬季转入初春,温暖交替着寒冷,气温变化大。这个时候要注意“春捂”,即保护身体较为脆弱的部位,避免过度暴露以免受凉引起疾病。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春季养生应该注意保护哪些部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春捂”有其科学道理

“春捂秋冻”是一句民间谚语,意思是春天温度刚开始转暖时,不要急着脱掉厚衣服,秋天温度稍凉爽时,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物。

专家表示:“老年人相对还好,最常见的问题是年轻人迫不及待地减少衣物,穿上短裙丝袜、短袖凉鞋,好像夏天已经来了。结果就是脱去厚衣后不及时加衣,自然感冒发热等症状就接踵而至。”冬天人们穿衣多,将自己裹得很严实,使得身体的散热保持在一个恒定状态,有助于保持免疫力。

然而到了春天,天气还没有完全变热,就匆忙换上单薄的衣物,身体散热加快,免疫力也会下降。身体强壮的人也许能够承受一时,但体质较弱的人,包括老人、女性和患有慢性病的人,吹一点风可能就会着凉。因此,春天绝对不应仅根据一天的最高气温选择当天的穿着,应适当保暖,尤其是在早晚和没有阳光照射到的室内,最好多穿一件外套。

“春捂”重点在哪里?

专家指出,春捂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部位:

1、颈部颈后有一个名为“大椎穴”的穴位,几乎所有的阳经都要经过这里。如果大椎穴受寒,会导致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同时也不利于脑部供血。所以在早晚气温较低时,穿高领衣服或围巾是必要的。遇到变冷的天气,体质较弱的人出门最好戴帽子,避免头部受凉。

2、背部背部是“督脉所过”的地方,属于阳。背部受凉会导致阳气受损。因此,注意保暖背部也非常重要。专家建议,在单衣上搭配一件羊毛背心是比较合适的做法,如果怕热,穿一件风衣也可以。

3、腹部腹部受凉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甚至呕吐等症状。女性还可能会出现痛经。因此要严加防范。有些地方的孩子常年穿着小肚兜,不管怎么脱衣都不怕肚子受凉,这是家长们可以借鉴的好经验。成人则要注意睡觉时盖好被子,洗澡后及时穿衣,不要贪图凉快将肚子暴露在外面,以免腹部受凉导致疾病。

4、腰部以下的部位中医认为寒气从下部向上进攻,因为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较上半身差,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因此要注意下半身的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尤其对那些喜欢穿超短裙和丝袜的女性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有些人喜欢在家光着脚走路,但即使有木地板和地毯,室内的寒气依然会进入体内。所以在夏天之前都应该穿袜子,体质差的人还需穿上毛拖鞋来保护脚部。

小孩不宜过度捂得太实

春天要“捂”,但也不是完全不能减少衣物。其中的“度”应该由个人自己掌握,切忌盲目地照搬他人的做法。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阳气旺盛,过度捂得太严实反而不好,容易出汗后更容易着凉。

专家表示,她就曾经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以前把小孩放在摇篮里睡觉,周围被褥都塞得满满的,可能是热得难受,每天晚上孩子都不停地哭,早上一看整个背都湿透了。刚开始我还不明白原因,大概有好几个月才逐渐意识到是捂得太紧了。之后我把孩子放在床上睡觉,地方大,被褥也不太严实,孩子就能安心入睡了。”

专家指出,许多家长总是无法判断孩子是该穿多一点还是少一点衣物,其实可以通过不出汗和手脚保持温暖来衡量是否穿得够。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