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的六种要命喝法是什么

豆浆作为早餐选择之一,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豆浆是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缺铁性贫血、气喘等疾病的理想食品。但喝豆浆也有讲究,喝错就等于喝毒药,因此,在喝豆浆时需要注意以下6点,否则可能有损健康。

1.忌装保温瓶

豆浆中有能除去保温瓶内水垢的物质,在适宜温度下,豆浆可作为养料,但在瓶内会导致大量细菌繁殖,可在3~4小时内使豆浆变质酸败。

2.忌喝未煮熟的豆浆

许多人喜欢买生豆浆回家自己加热,但当加热时看到泡沫上涌就误以为已经煮沸,其实这是豆浆中有机物受热膨胀产生气泡而并非真正沸腾,仍未煮熟。

未煮熟的豆浆对人体有害。黄豆中含有皂角素,可引起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还含有一些酶和其他物质,如胰蛋白酶抑制物,可降低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细胞凝集素可引起凝血;脲酶毒苷类物质会妨碍碘的代谢,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引起甲状腺肿大。

然而,经过充分煮沸,这些有害物质会完全破坏,使豆浆对人体无害。预防豆浆中毒的方法是在100℃高温下煮沸豆浆,破坏有害物质。需要注意的是:在烧煮豆浆时,常会出现“假沸”现象,必须用匙充分搅拌,直至真正煮沸。如果饮用豆浆后出现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绝不能延误时机,以防危及生命。

3.忌在豆浆里打鸡蛋

因为热豆浆的温度不足以充分加热鸡蛋。鸡蛋中很容易含有致病菌,还有一些过敏原。这些成分如果没有被充分加热失去活性,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特别是那种“走地鸡”,下蛋的环境通常卫生条件难以保障,含有致病菌的可能性更高。

4.忌与药物一起饮用

一些药物会破坏豆浆中的营养成分,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5.忌饮用过多

一次性喝豆浆过多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6.忌空腹饮豆浆

豆浆中的蛋白质大多会被人体转化为热量并消耗掉,无法充分起到补益作用。饮用豆浆时,同时食用一些面包、糕点、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可使豆浆中的蛋白质等在淀粉的作用下与胃液充分发生酶解,使营养物质充分吸收。

打豆浆是否需要先泡豆子

要想在家里做出好的豆浆,豆子是否需要提前泡好?

1.不泡豆子听起来很方便,但实际上需要更长时间。晚上泡豆子只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但泡过之后很快就可以打出豆浆;如果不泡豆子,启动豆浆机后的程序会更长,需要加温促进豆子吸水软化,实际上更费电费时。因此,从低碳环保或节约时间的角度来看,明显是泡豆子更好。

2.泡豆子可以提高出浆率。与不泡相比,将豆子浸泡12小时后,豆浆产量可以提高10%,而豆渣产量会减少。在12个小时内,泡的时间越长,出浆率就越高。也就是说,泡豆子有利于豆子破碎,使豆浆更加细腻,营养成分更好地释放出来。从口感方面来说,泡过豆子磨出的豆浆口感更好。

豆浆多少少,也许大家不太在意。但与不泡相比,泡豆子制作出的豆浆中的抗营养物质含量也会明显不同。因此,中国人传统上将豆子泡过一晚再磨豆浆,是非常科学的做法,有利于身体充分利用豆浆中的营养成分。

如何泡豆子?泡多久?

1.在室温20-25℃下浸泡豆子12小时,可以使大豆充分吸水,延长泡豆时间并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2.然而,在夏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室温泡豆12小时可能导致细菌过度繁殖的问题,使豆浆的风味变差。

因此,建议将豆子放在冰箱中泡豆。在4℃的冰箱中泡豆12小时,约相当于在室温下浸泡8小时的效果。如果嫌18小时操作麻烦,可以在冰箱中浸泡豆子24小时,既可以获得最佳效果,又方便操作。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