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康养生方法

老人养生坚持七个"按时"

按时喝水

口渴时,表明体内缺水已经相当严重,此时补充水分已为时晚。根据调查研究,在经常饮水的人中,患便秘和尿路结石的比例明显低于不常饮水的人。此外,按时喝水还有助于预防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疾病。因此,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黏稠、冠心病和中风患者,以及对水需求相对较多的孕产妇、青少年和婴儿,都应该养成经常饮水的习惯。

按时吃饭

一些老人不按时就餐,等到饿了才吃。这种做法容易损害胃,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只有四至五小时,当感到饥饿时,胃早已排空,此时胃黏膜对胃液的作用会导致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按时睡觉

许多老人不困时不睡觉,误以为困倦是睡觉的信号。事实上,困倦是大脑非常疲劳的表现,不应等到困倦程度够了才睡觉。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有助于入睡并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的发生。

按时休息

很多人都是觉得累了才休息,然而这时候已经晚了。因为当人感到累时,疲劳已经相当严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消除。过度疲劳为疾病埋下了隐患。工作一段时间后适时休息,注意工作和休息的平衡,不仅可以快速消除疲劳,还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调整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

按时如厕

很多人都是等明显感到便意时才去上厕所,甚至忍住不解便。这样做对健康极为不利,大便和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导致膀胱过度充盈而受到损害,甚至可能导致体内的毒素重吸收,造成“自我中毒”。因此,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尤其是晨间,有助于防治便秘,并减少大肠癌的发病风险,对痔疮患者也有益处。

按时锻炼

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老年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也就是说,青壮年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青年脂肪肝患者的增加。这些问题与缺乏锻炼、饮食过量和酗酒过度有关。因此,年轻时期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定时锻炼,养成习惯,年纪大了身体才不会出大问题。

按时体检

每年的健康体检中,经常发现许多患有严重疾病如肝炎、肺结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的人。很多疾病只依靠自身感觉很难早期发现,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才能及早发现并进行早期治疗。因此,定期去医院体检是必要的。

总结:老年人要想保持健康和长寿,应坚持以上七个“按时”,这样疾病和痛苦就不会找上门,让你能够安享晚年。

全部分类